新聞網(wǎng)訊 12月11日,應紡織服裝學院邀請,東華大學隋曉鋒教授和清華大學袁金穎教授在會議中心分別為我校師生作題為“廢舊纖維素紡織品高附加值綜合利用”和“二氧化碳刺激響應聚合物”的高端學術報告。紡織服裝學院院長許長海主持報告會。
廢舊纖維素紡織品高附加值的回收與利用一直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符合綠色環(huán)保生態(tài)的理念。隋曉鋒教授主要講解了纖維素的均相改性、可控再生、三維重構、生態(tài)染整等幾個方面。在纖維素溶解再生方面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乙酰乙酸纖維素作為各種反應的起點,將其應用在吸收甲醛、涂料應用、試劑檢測等領域。本次報告內(nèi)容全面深入,讓師生對纖維素應用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對纖維素衍生物改性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思考。
清華大學的袁金穎教授通過對二氧化碳刺激響應聚合物的智能調(diào)控的研究,為大家講述了二氧化碳刺激響應聚合物在綠色化學、節(jié)能環(huán)保方面的應用。袁金穎教授課題組設計并合成了多種含CO2刺激響應基元的聚合物,對其結構、性質與功能進行調(diào)控,構筑了CO2響應的聚合物組裝體、雜化納米粒子、催化載體、聚合物納米纖維膜等。通過袁金穎教授的報告,同學和老師們對二氧化碳刺激響應聚合物在智能應用領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隋曉鋒,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生態(tài)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12年在荷蘭特文特大學獲博士學位,2015年加入東華大學,入選第十二批國家青年特聘專家計劃。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基功能材料,包括可降解水凝膠,皮克林乳液,柔性功能氣凝膠,紡織品功能整理等。發(fā)表SCI收錄期刊論文50余篇,獲授權發(fā)明專利6項。
袁金穎,清華大學化學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科碩士博士均畢業(yè)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高分子合成化學,研究重點是智能響應聚合物的合成與功能調(diào)控。已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多次在國內(nèi)外學術會議上做邀請報告。擔任清華大學本科生“高分子化學導論”課程(清華大學精品課程)和研究生“高分子合成化學”課程的主講教師。2008年獲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16年獲清華大學紀念梅貽琦學術論文獎。自2010年起擔任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