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近日,物理科學學院教授李強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fā)表了題為“Magnetic Measurements Applied to Energy Storage”的綜述文章(Adv. Energy Mater. 2023, 2300927,影響因子為29.3),系統(tǒng)總結了儲能科學中的磁學測試理論、技術與最新應用。論文第一作者為2019級碩士李祥琨(華南理工大學自旋科技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與2020級碩士張樂清,通訊作者為李強和北京大學教授侯仰龍,青島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

新能源電池充放電過程常伴隨著晶格結構和能帶結構的物理改變,明確界面過程的基本物理圖像,對于優(yōu)化能源系統(tǒng)性能指標具有重要意義。二次電池發(fā)展的瓶頸問題已經深入到了晶格場,電子軌道分布,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等更深層更復雜的科學領域,超出了單一常規(guī)表征手段的分析能力,也超出了單一學科的知識范疇。大量儲能電極材料中富含過渡族金屬元素,這些含有過渡金屬元素的電極材料的晶格結構、電子構型、電化學性質等與磁性密切相關,這為磁性表征電化學過程提供了可能。經過漫長的發(fā)展,磁學形成了深厚系統(tǒng)的理論基礎以及分析表征手段,既能從原子離子等尺度分析材料的性質和特點,又能從晶體場,晶格結構,耦合作用等角度出發(fā),分析電化學過程材料深層次機理, 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和鮮明的研究優(yōu)勢。該綜述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磁學測量技術在儲能領域中的應用,分析了磁性、電子結構與電化學性能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最后,對磁電化學測量當前面臨的挑戰(zhàn)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進行了討論展望。
近年來,課題組面向國家“雙碳”戰(zhàn)略需求,面向世界能源科技前沿,發(fā)揮物理學基礎研究優(yōu)勢,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李強教授自主開發(fā)了先進的磁電化學測試平臺,并基于該技術在Nature Materials、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Materials、Matter、Angewandte Chemie、Science Bulletin、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 Letters、Chemical of Materials、Chemical of Science、Advanced Science、Energy Storage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Applied、Applied Physical Letters等能源、材料、物理、化學權威期刊報道了一系列重要科學進展,應邀請在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Chinese Physics Letters、Renewable、《儲能科學與技術》、《物理化學學報》等期刊發(fā)表了多篇專題或綜述論文,收到了國內外廣泛的關注與肯定。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0927